2015-05-29
「地球發燒ING」榮獲2012年「最受小學生歡迎的10大好書」!..2015-05-28
賀!!!全球暖化系列「地球發燒ing」入圍本屆金鼎獎「兒童及青少年圖書獎」科學類名單。..2015-04-20
全台灣最權威性的全球暖化知識套書由新任環保署副署長 葉欣誠博士 審定,您怎能錯過! ..在性擇演化的發展下,擁有豔俗的羽毛和其他裝飾品會讓性擇的動物繁衍下來。
孔雀如何得到眼狀斑點的傳說故事,已經有新版本了。牠那閃亮、頂端飾以眼形斑點的長羽毛,一直是被拿來解釋達爾文所謂的性擇理論(sexual selection)所引用最多的例子。在性擇演化的發展中,豔俗的全身羽毛和其他裝飾品產生的原因,不是因為適者生存,而是有利於牠們基於性擇的繁殖。
孔雀毫無疑問的是解釋性擇的範例。然而,加拿大皇后大學金斯頓校區的Roslyn Dakin說:「每個人都用它作範例,但卻不太知道這是怎麼運作的。」看著孔雀在三群自由漫遊的鳥類中求偶,Dakin發現閃亮的長羽毛加上特別高數量的眼狀斑點似乎「沒有」增加雄性吸引雌性交配的機會。
Dakin和共同作者Robert Montgomerie在即將出版的動物行為期刊(Animal Behaviour)中表示,這讓以前一連串孔雀求偶的經典實驗翻盤了。然而,他們另外的實驗也說明了,為什麼雌孔雀有時似乎不關心眼狀斑點數量。
過去在英格蘭的孔雀研究指出,眼狀斑點是一個預測雄性求偶成功機會的很好指標。英國紐卡索大學孔雀科學先驅Marion Petrie表示,雌孔雀會在一群雄孔雀中繞行後選擇那個給牠看最多眼狀斑點的。她在另一個眼狀斑點研究中,顯示了剪斷20根雄性羽毛的頂端會讓雄孔雀求偶失敗。而將眼狀斑點黏回羽毛頂端則讓雄孔雀重回求偶遊戲中。
Petrie說:「我猜想眼狀斑點數量一定是長羽毛發展的近似值。」
然而日本研究人員在2008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以累積了七年來的數據來看,野生孔雀的眼狀斑點數量並沒有多少求偶優勢。該團隊在動物行為期刊中說明,這顯示了眼狀斑點對雌孔雀可能已經是“過時”的信號。
Dakin和Montgomerie在加拿大和美國的兩個孔雀族群,發現類似的結果。Dakin重複部份Petrie的眼狀斑點截斷實驗。如預測所示,被截斷20根眼狀斑點羽毛的雄性(顯示總數少於138),整體成功交配次數比保有全部眼狀斑點羽毛的雄性少。
當Dakin和Montgomerie集中他們的眼狀斑點數據與其他的公布報告,眼狀斑點的效果並沒有出現在最成功交配的102隻孔雀的前75%之中。然而,眼狀斑點數目只有120~130左右的孔雀,卻也很少有任何交配成功的。雖然Dakin沒有統計數據,但她說:「這數字看起來肯定是個門檻。」。
法國Moulis的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é scientifique,CNRS)孔雀研究人員Adeline Loyau說,門檻的這個想法在乍看之下是有點道理。不過Adeline補充,連我們熟悉已久的孔雀都這麼難懂,“表示我們仍然沒有完全解開擇偶機制”。
想知道更多?!請到以下網址看新聞原文:http://news.discovery.com/animals/peacock-feathers-spots-evolution-11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