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9
「地球發燒ING」榮獲2012年「最受小學生歡迎的10大好書」!..2015-05-28
賀!!!全球暖化系列「地球發燒ing」入圍本屆金鼎獎「兒童及青少年圖書獎」科學類名單。..2015-04-20
全台灣最權威性的全球暖化知識套書由新任環保署副署長 葉欣誠博士 審定,您怎能錯過! ..海膽已經變成一種時髦的食物,不過因為人類的餵養和密集飼養,牠們已經開始自相殘殺了。
根據新的研究指出,以擁有可食用的生殖腺而有高身價的海膽,當餓到某程度而且面對過度擁擠的情況時,牠們會開始自相殘殺(吃掉同類)。不過由於目前並沒有關於野生海膽族群的同類相食報告,所以這個研究開始懷疑是因為人為的因素而推動海膽有這樣的行為。養殖的海膽在日本和中國特別受歡迎,每年可以收穫數百萬噸。
特定提供人類消費的養殖魚類,像是汀鯕鰍(Cobia)、鳟魚(Crout)和鰈魚(比目魚,Flounder),以及許多種類的蝦和龍蝦,在面臨壓力時,牠們也會變成吃同類的動物。這也就是為什麼當龍蝦這種甲殼類生物被侷限在小的魚箱中時,牠們的螯是被綁住的。
如果海膽在一個很小的空間中攻擊夥伴,被害者其實也無能為力。
首席作者Cristina Richardson說:「海膽不能捍衛自己,因為牠不能還手。牠唯一的防禦就是移開,當然,刺的存在是典型有效的防禦。」但是Richardson和她的團隊注意到,會吃同類的海膽會先從這些刺開始消化。隨著受害者變得無法自我防禦,攻擊者隨便開始吃掉受害者重要且營養豐富的器官。慢慢地,大約經過24小時後,吃同類的海膽會把牠的鄰居消化,直到受害者變成一團沒有生命的東西。
Richardson在伯明罕市阿拉巴馬大學生物系進行研究。在這項研究中,她和同事John Lawrence與Stephen Watts,從佛羅里達州聖喬港的聖約瑟夫半島國家公園,收集了2,000個成年海膽。研究人員先把海膽放在循環人造海水水族槽一週,以適應環境條件。然後,模仿常見的水產養殖狀況,研究人員把海膽放在魚箱裏。在不同的魚箱中,海膽的大小和牠們的數量密度都不同。
根據發表在“實驗海洋生物學與生態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的這項研究顯示,饑餓和高密度促成大量的小海膽吃掉同類。在得到餵養和高密度的條件下,則會促進大型海膽自相殘殺。當高達80%的魚箱表面被大型海膽占領時,接近20%的海膽就會吃掉同類了。
Richardson解釋說:「小海膽因為正在積極成長,需要更多營養物質給身體細胞生長,而且比成年海膽在飲食中需要更多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所以才會吃掉同類。」Richardson補充說明,海膽是雜食性動物,甚至曾被形容成“海中的山羊”,只因為牠們被驅使吃掉幾乎所有東西。由於人類密集飼養海膽的狀況並不存在於自然界,所以野生海膽一般不會吃掉對方。
Richardson繼續說:「這跟人類行為類似。如果我們比較想吃的食物變得無法取得,那我們就會吃可能不是我們那麼想吃的食物。」
Anthony Siccardi,德州農工大學的助理研究科學家,在過去數年已經進行水產養殖研究。他表示,他也觀察到自相殘殺的行為,特別是在年輕的動物身上。他感到驚訝的是,被餵養的大海膽反而吃比較多同類,而這也進一步強調人滿為患的影響。
Robert Fischer,伯明罕市阿拉巴馬大學的生物學教授也同意這項新研究的結論。Fischer說:「從收集到的數據指出,想要創造可以成功密集培養海膽方式的人們,可能必須面對海膽們自相殘殺的障礙,尤其是小海膽。了解這些狀況,是找出如何商業化培養海膽重要的第一步。」Richardson現在在德州農工大學,她的研究工作專注在蝦的營養。
想知道更多?!請到以下網址看新聞原文:http://news.discovery.com/animals/sea-urchins-cannibalism-110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