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9
「地球發燒ING」榮獲2012年「最受小學生歡迎的10大好書」!..2015-05-28
賀!!!全球暖化系列「地球發燒ing」入圍本屆金鼎獎「兒童及青少年圖書獎」科學類名單。..2015-04-20
全台灣最權威性的全球暖化知識套書由新任環保署副署長 葉欣誠博士 審定,您怎能錯過! ..
化石似乎告訴我們,這史前爬蟲類是胎生動物。
新的化石研究指出,生活於恐龍時代,體型巨大、屬於長頸海洋爬蟲類的長頸龍,就像是鯨魚、人類以及其他的哺乳類動物一樣,是透過胎生產下幼兒的。
不過就算是這研究很明顯的解答了一個謎團,這發現卻也引起了另一個疑問:牠們是一對一對的母親跟小孩一起行動,或是跟現代的鯨魚或海豚一樣,是一大群同類生物集體行動?
這個研究主要是把焦點放在一個1987年出土,有著7800萬年歷史,15.4呎長(約4.7公尺長),成年蛇頸龍化石。這具化石的腹腔還隱藏著一具母龍死亡時還沒有產下的部分胚胎骨架。這項研究的細節載於"科學"期刊(journal Science)中,而這也是第一個蛇頸龍是胎生動物的證明。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Robin O'Keefe 說:「這個胎兒大到不可能是卵生胚胎,而且也沒有理由帶著這麼大的恐龍蛋四處趴趴走。」他也表示,這項不算是完全預料外的發現也許可以填補之前對於蛇頸龍知識的空白處。
西維基尼亞州Marshall 大學的蛇頸龍專家O'Keefe表示,科學家很久以前就知道蛇頸龍的身體不適合爬到陸地上築巢產卵。所以在缺乏蛇頸龍是胎生動物的證據下,牠如何繁衍一直是令人費解的。
其他史前海洋爬蟲類的胎生證據都有文件記載,例如長的像海豚的魚龍。但是根據這個研究顯示,蛇頸龍是很特別的,因為牠們通常只會產下一隻巨大的後代。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同時也是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學院的主任Luis Chiappe說:「魚龍一次生不只一隻的小魚龍。這就是蛇頸龍跟其他海洋爬蟲類不一樣的地方。」
共同作者O'Keefe表示:「蛇頸龍同時生下雙胞胎或是三胞胎是絕對有可能的。說實在的,我會覺得一定有證據。」
Chiappe和O'Keefe估計這個還沒出生的蛇頸龍寶寶將近有5呎長(1.5公尺),或是有牠媽媽身體的1/3長。
Chiappe說:「許多現今產下單數且體型巨大的幼兒的動物是社會型的動物,並且會投資許多時間跟精力在養育後代。蛇頸龍可能也有類似的行為,而這也讓牠育兒的形式比較像現代的鯨魚和海豚,而比較不像爬蟲類。」
Chiappe說:「蛇頸龍母親基本上是在冒險,因為如果你要你的基因能夠傳下去,你就會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在這個單一的後代上,所以蛇頸龍母親投資精力在出生的寶寶上是說的過去的。」Chiappe跟O'Keefe一樣,他的上個計畫有獲得 Committee fo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資助。
Chiappe承認「積極育兒」的這個假設很難證實。但是他說:「如果蛇頸龍寶寶的化石持續被發現在成年蛇頸龍的身邊,就可能可以支持母龍會照顧小龍的這個想法。因為在這個案例中,"母龍會照護小龍"的說法比起"一大一小的蛇頸龍在不同的地方死亡,可是不知怎麼的,每次都葬在一起"的說法,是比較合理。
這個新的發現同時也引起了另一個有趣的問題:要用什麼集合性名詞來形容一群蛇頸龍?a school(通常指魚群)? a pack(通常指野獸、獵犬)?a pod?
Chiappe說:「我還沒有想到那裡,不過我猜口語化來說,可以用a pod來稱呼。因為這是個常用在海洋哺乳類動物上的詞。但是從科學上的觀點來說,我們應該還是會用"group"。」
想知道更多?!請到以下網址看新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