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9
「地球發燒ING」榮獲2012年「最受小學生歡迎的10大好書」!..2015-05-28
賀!!!全球暖化系列「地球發燒ing」入圍本屆金鼎獎「兒童及青少年圖書獎」科學類名單。..2015-04-20
全台灣最權威性的全球暖化知識套書由新任環保署副署長 葉欣誠博士 審定,您怎能錯過! ..Lissarca miliaris首次被發現的時間是在1845年,而科學家們則是在70年代開始研究牠的生殖行為。
但是科學界原本不知道牠有雌雄同體的特性,一直到最近才被南安普頓(Southampton)的國家海洋學中心的科學家發現。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軟體動物為了在極冷的海水中有效地繁殖後代,所以擁有轉換性別的能力。
研究結果發表在《Polar Biology》期刊上。
博士研究生,同時也是本研究的頭頭Adam Reed說:「過去對牠的生殖系統的研究,主要是著重在牠相對較大且數量很多的卵上。」
之前的研究工作顯示了雌性個體是怎樣在長達18個月的時間內孵化出幼體,讓幼體從“卵黃很大的卵”變成“完全由貝殼包覆的幼體”;同時也發現了每個雌性個體可以在其閉合的殼內撫育多達70個個體。
但當Adam Reed以及他的同伴們專注在用細胞的角度研究牠的生殖過程時,發現所有的卵居然都是雄性的。
Adam Reed說:「很奇怪,我們發現大量有雄性功能的卵,而這已經遠超出了可以撫育後代的性別平衡比率。」
這個研究團隊認為這種雙殼貝類生物在初期都是雄性的,然後會在牠們長大到可以孵化大量的卵時,才轉變出雌性性器官。
Reed 說:「我們現在所描述的南極雙殼貝類特性是不尋常的,但在10年內可能就會變得常見。」
「南極貝類的雌雄同體不一定是罕見的,但仍然還要透過研究其他物種來找尋答案。」
孵化則是南極無脊椎動物中常見的特徵,而這被認為是因為極端的生存換環境所致。
Reed說:「小的貝類通常都會孵育幼體,多年來南極生物學界都曾討論這個現象。」
「比起小的浮游生物幼蟲,被孵化的大卵黃卵的存活率比較高,但相對的,它的產量也比較少。」
他解釋道,在極端寒冷的環境中,發育比較遲緩,因此餵養幼蟲變成是個非常辛苦的工作。
Reed認為,對於包括雙殼貝類和海膽類在內的南極無脊椎動物來說,孵化是比較有效率的生殖策略。他說:「孵化縮短了餵養所需要的時間」。
這名研究人員認為這類雙殼貝可能正在進一步的將牠們的繁殖效率最大化。
他說:「我們也發現了在雄性變成雌性後,雄性的生殖器官依然繼續存在了好一段時間。」
但是現在這種雙殼貝類還是可以維持牠們的神秘面紗,因為科學家們只能在屬於英國南極勘查隊的偏遠研究站有運作的那幾個月才能進行研究。
Reed提出了一個理論:「也許牠們會交替變換性別,讓牠們可以繼續以雄性的身分產卵,然後孵育幼體18個月?」
「這項研究讓我們知道,對於南極洲很常見的無脊椎動物,我們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所以我們還有很多研究需要去做。」
想知道更多?!請到以下網址看新聞原文:
http://www.bbc.co.uk/nature/1954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