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9
2015-05-28
2015-04-20
![]() |
![]() |
![]() |
棱皮龜可以存活數十年,但這並不代表牠們可以輕鬆過生活。
在新的衛星追蹤研究下,南大西洋上的巨大棱皮龜宛如史詩般、充滿危險的旅程,終於第一次被揭示出來。這個發現,發佈在最新的英國皇家學會國際生物研究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顯現了這些古老動物航海家有多厲害。其中甚至有一隻海龜直接橫跨南大西洋,從非洲旅行到南美洲,共4,699哩。牠沿途可能要巧妙地躲開漁網和其他威脅。首席作者Matthew Witt說:「我猜想大多數的路線都帶有風險。這很難闡明是否為捕捉的風險,或是捕捉至死的風險。不過…這兩種情況都是不好的。」
Witt是愛克塞特大學生態與保護中心的研究人員,他的團隊幫25隻在中非加彭共和國築巢的母棱皮龜裝上發射器。科學家利用衛星和電腦監測四個築巢季節,記錄母棱皮龜的體重、牠們潛多深、去哪裏以及其他資料。研究人員確定海龜們有三條遷徙路線,每一隻海龜遵循三條清晰路線的其中一條。除了聰明的母棱皮龜選擇直接橫渡南大西洋,有一些海龜移動的路徑是從加彭共和國經過水母棲息豐富的西南大西洋或東南大西洋。還是有一些去了棲息者不豐富的南非。
海龜的時間幾乎完全花在海上。
共同作者Brendan Godley,愛克塞特大學保育生物學副教授說:「從牠們第一次發狂地跑下海灘進入海中,還有母海龜返回產卵外,牠們從來不上岸的。公海龜從牠生命的第一天開始就從來沒上過岸。」Godley解釋,海龜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牠們演化的基礎,溫暖的熱帶海灘是下蛋的好地方,但是最大的食物來源則在其他地方。
一旦海龜寶寶孵化,牠們就被洋流帶著廣泛散佈,也許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牠們長成後旅遊路徑如此多樣。這也很可能就像其他海龜物種,一旦繁殖完成,牠們就回到牠們的“家”。 Godley說:「對綠蠵龜來說,家大概是足球場的大小。但是就棱皮龜來說,就可能是一個國家的面積了(有可能是小的或大的國家)。」
雖然這個新研究只觀測母海龜(因為牠們短暫停留在海灘的期間,可以讓研究員幫牠們配戴發送器),因為大家假設公海龜也應該有同樣距離、充滿冒險的旅程。Godley的話在一份新聞稿中被引述,「我們確定所有的路線讓棱皮龜穿越高風險的漁獵區,這對於在大西洋的族群數量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知道這些路徑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至少有11個國家和哪些遠洋捕魚船隊必須參與保育工作。」
在太平洋,棱皮龜的數量在過去三十年間已經急劇下降。例如,墨西哥某個築巢地在1982年還有70,000隻棱皮龜,到1998年時,只剩下250隻。偷海龜蛋、沿岸流刺網捕魚和延繩釣已被確定為可能的元兇。根據最近研究的焦點,看來大西洋的棱皮龜做得不錯,但是確實的數量計算可能很難獲得,部分原因是由於每年在築巢地的數量都有不同變化。
Vincent Saba,也是研究海龜的普林斯頓大學副研究員說:「這項工作的追蹤結果,對於棱皮龜知識庫來說,是無價的。」
Saba也覺得未來保育的挑戰會越來越困難,因為有這麼多不同的國家必須參與調控漁業,但是所有的研究人員仍然希望大西洋的棱皮龜未來可以有穩定,或是增加的族群數量。
想知道更多?!請到以下網址看新聞原文:http://news.discovery.com/animals/leatherback-turtles-migration-110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