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9
「地球發燒ING」榮獲2012年「最受小學生歡迎的10大好書」!..2015-05-28
賀!!!全球暖化系列「地球發燒ing」入圍本屆金鼎獎「兒童及青少年圖書獎」科學類名單。..2015-04-20
全台灣最權威性的全球暖化知識套書由新任環保署副署長 葉欣誠博士 審定,您怎能錯過! ..野貓的活動範圍可以涵蓋好幾百英畝,然而家貓大部份時間都在睡覺或靜靜坐著。
一項新研究顯示,當你的貓兒離開房子,牠的活動範圍可能比你想像得更遠,牠大概可以在約五英畝(約6,120坪)大的範圍內活動。
但是,即使大膽的家貓比野貓的活動範圍小,牠們的活動範圍有時會超過370英畝。一般來說,被豢養的貓平時很少走動,尤其在夜晚;牠們也不會去太多不同樣貌的棲息地。而且當貓飼主聽到牠們其實睡得很多時可能也不會太驚訝。
這是第一次研究有關貓去哪和牠們在人類不在時做些什麼的紀錄。雖然貓喜歡自認為神秘,但瞭解牠們的活動模式,最終或許可以幫助人們保護貓兒和牠們所居住的環境。到處閒晃的貓會追獵鳥類及其他動物,而且牠們也會傳播疾病給野生動物、人類和其他寵物。
服務於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的伊利諾自然歷史調查所(Illinois Natural History Survey,INHS)的獸醫及流行病學家Nohra Mateus說:「如果你的貓兒跑到外面,你沒辦法知道牠在外面發生了什麼事,這對你來說,是很難去做有根據的選擇。」
Margaret Slater,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ASPCA的獸醫流行病學家說,先前只有一個研究使用無線電項圈去比較被豢養的貓與野生的貓。在德州進行的那項研究發現野貓閒晃的範圍比被豢養的貓更遠。當一群野貓在被選定的位置餵食時,閒晃的範圍比沒被餵食的野貓來得小,但是牠們仍然比可以自由閒晃的家貓走得遠的多了。
在新的研究中,Mateus和同事們把特殊項圈掛在全部都在厄巴納-香檳校區生活的18隻被豢養的貓和24隻沒有人飼養的貓身上。所有的項圈都裝設無線電發報機。超過半數的項圈也配有活動傳感器,可以測量傾斜和振動,用來紀錄活動中的貓在做什麼。
追蹤這些貓16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這兩組貓不管是在活動的距離範圍或活躍的時間,都有顯著的不同。
研究人員發表在野生動物管理雜誌(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上說,當家貓在一個範圍內徘徊不到2公頃(約6,050坪)的同時,野貓活動的範圍平均達157公頃。其中甚至有一隻野貓走了接近550公頃。而野貓們也在很多不同的地理景觀間遊蕩,包括了農場、草地到森林和城市地區。
在每天日常的基礎上,家貓是輕鬆多了,有80%時間在睡覺或靜靜坐著。比起牠們的野生同伴,牠們沒有積極活動的時間占了62%。
即使在牠們醒著的時間,家貓也是相當放鬆的。牠們只花17%的時間做低強度的活動。高強度的行動只占3%的時間。相較之下,野生貓兒有14%的高度活躍和23%參與低強度活動的時間。
在一個較小的39隻貓的樣本中,研究人員表示,12隻家貓的其中一隻被汽車撞到後死亡。在此同時,23隻野貓中的6隻死亡或被推定死亡。其中,兩隻被土狼咬死,一隻被發現在大型垃圾車裡面,有三隻消失了。
Slater說:「我覺得這像是給貓飼主的警惕…如果你允許貓兒出外,牠很有可能會惹上麻煩並且被殺掉。」
Slater補充,這項研究也支持絕育、餵養和提供野貓避難所的論點。這些努力縮小了這些動物的活動範圍,使身為獵物的動物們少了壓力,並減少與外出的家貓衝突的風險。也許對愛貓人士來說,最有趣的是這項研究提供了新的洞見,讓他們知道這些毛茸茸的朋友們整天整夜在幹嘛。
Mateus說:「就在昨天晚上,我坐在外面跟朋友們聊天,而他們的貓也跟我們一起待在前廊。」
Mateus問她的朋友們,他們是否曾經想過貓兒離開主人身邊是去了哪裡。貓主人說貓兒只會在房子周圍徘徊。但是當他們接受Mateus的建議,跟著貓兒的行蹤時,主人們才發現原來牠們都會停在對街鄰居的後院。
Mateus說:「他們說,『嗯~我們最好在貓兒惹麻煩前先把牠抓起來』。知道這些貓兒在我們不知道的情況下會走多遠是很有趣的。」
想知道更多?!請到以下網址看新聞原文:http://news.discovery.com/animals/cats-roam-feral-pets-11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