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9
「地球發燒ING」榮獲2012年「最受小學生歡迎的10大好書」!..2015-05-28
賀!!!全球暖化系列「地球發燒ing」入圍本屆金鼎獎「兒童及青少年圖書獎」科學類名單。..2015-04-20
全台灣最權威性的全球暖化知識套書由新任環保署副署長 葉欣誠博士 審定,您怎能錯過! ..一個最近的研究顯示,微小的蝸牛可以在被鳥類吃掉的情況下存活,而且這種腹足類在被鳥類排泄出來後還可以保持著完全健康的狀態。
學者在研究野生日本白眼鳥(Japanese white-eye bird)的糞便時發現數量驚人的完整蝸牛殼,尤其是Tomatellides boeningi這種蝸牛。這種0.1英吋大小(約0.25公分)的蝸牛是在離東京南方約620英哩(約998公里)的母島上,非常常見的蝸牛種。所以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生Shinichiro Wada以及他的同僚用超過百隻的蝸牛來捕捉白眼鳥以及55隻蝸牛來捕捉另一種也吃Tomatellides boeningi蝸牛的日本棕耳鵯(brown-eared bulbul)。
這個團隊發現大約有15%的Tomatellides boeningi蝸牛在通過上述兩種鳥類的腸道時還可以存活。甚至有一隻蝸牛還在離開鳥體後生下了小蝸牛--很顯然地,牠並沒有受到被鳥吃掉的這個驚人旅程的影響。
當蝸牛通過鳥類的腸道(這個大約需要30分鐘到2小時的過程),蝸牛們也許會不經意地搭上這隻鳥的順風車,到了新的居所。
例如,這個團隊發現Tomatellides boeningi這種蝸牛在野地時,是屬於一個大的遺傳群體的一部分。
白眼鳥的糞便裡頭一開始並沒有發現Tomatellides boeningi這種蝸牛的殼,或是看到有破損,牠們的基因反而很獨立,換句話說,牠們並沒有打算要移居到其他地方。
然而,科學家說這種旅行的方式是有限制的。Wada在e-mail中表示,當鳥類的消化過程不是在那麼的悠閒的情況下,「我們在想,蝸牛的要遷移到別的群島是很困難的」。
剩下的謎團就是這些蝸牛如何讓自己在被吃掉之後可以生存下來。牠們微小的外殼可能可以讓牠們免於被壓碎;但是被消化的過程對於任何生物來說,應該都不會太好受。
Wada說這些蝸牛就像島上其他的蝸牛一樣,有能力將殼上的縫用被稱為“eppiphragm”的黏液膜封起來。
他說:「這個也許是最重要的因素,因為牠們微小的外殼細縫及黏液膜可以防止消化液進到蝸牛殼裡面」。
想知道更多?!請到以下網址看新聞原文:
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11/07/110719-snails-birds-feces-animals-environment-weird/